【航医科普】“救”在身边,孩子热性惊厥不要慌
什么是热性惊厥? 为什么会发生热性惊厥? 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热性惊厥是指在儿童发热状态下(肛温≥38.5℃,腋温≥38℃)出现的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病史。这种惊厥通常发生在6月龄至5岁之间的儿童,尤其在1-3岁的幼儿中更为常见。 热性惊厥症状 热性惊厥的症状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全身性或局限性、强直性或阵挛性面部、四肢肌肉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局部以面部(特别是眼睑、口唇)和拇指抽搐为突出表现,双眼球常有凝视、发直或上翻,瞳孔扩大。 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 01 单纯型:单纯型热性惊厥最常见,通常持续几秒钟到15分钟不等,24小时内不会复发,并且不局限于身体的特定部位。 02 复杂型:复杂型热性惊厥通常持续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会多次复发,或者局限于孩子身体的一侧。 热性惊厥的病因及分类 01 感染性病因 (1)颅内感染:如各种细菌、病毒、原虫、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 02 非感染性病因 (1)颅内疾病:如新生儿室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颅脑畸形、颅内占位性病变、神经遗传病、自身免疫性脑病。 热性惊厥典型表现 典型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及斜视、四肢强直阵挛、口唇发紫,严重可伴大小便失禁。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性或局部肌群强直或阵挛性性抽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发生大多在数秒或几分钟内停止,严重者可持续10min或反复发作,惊厥停止后大多入睡。 轻微表现:称为轻微发作,表现为凝视、斜视、眨眼运动,面部抽动似咀嚼、吸吮动作,单一肢体震颤、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样运动及呼吸暂停发作等。 急救措施 突然发生热性惊厥。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对于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预防再次发生尤为重要。 1 退热最关键 孩子热性惊厥,最关键是先退热。可以解开孩子衣服进行散热,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毛巾轻轻反复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或使用退热贴。很多家属认为发热时加盖衣被 , 以为捂出一身汗,就会退热,其实这样导致孩子无法散热而高热不退,甚至惊厥。 药物降温: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婴幼儿推荐的退热药只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2种。不推荐联合、交替使用退热药,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 2 家长要冷静 当孩子高热惊厥时,家长一定不要惊慌,让自己保持镇定,家长要谨记“四要,四不要”。 一要: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呕吐者可侧卧) 二要:解开衣领,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 三要:记录并观察患儿抽搐的时间、过程(可拍视频) 四要:孩子惊厥停止后及时送医,查明惊厥病因。 一不要:不要掐人中 二不要:不要移动患儿或强行按压及约束患儿抽搐的四肢 三不要:不要物品塞入患儿口中或强有力撬开紧闭的牙关 四不要:不要强行给孩子喂水或退热药。 3 要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在3-5min内还没有恢复正常的话,或是在短时间内呈反复发作,则很有可能预示着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这种情况则必须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这样才能防止孩子发生意外。 预防措施 1.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孩子免疫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孩子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遇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增添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贵州航天医院儿科简介 贵州航天医院儿科始建于1968年,拥有一支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医德高尚的医疗队伍,共有医护人员31人,副高级以上专家8人。配置有无创和有创呼吸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末梢血糖仪、经皮测胆红素仪、压缩式雾化器、震动排痰仪、微波治疗仪、脉冲治疗仪、肺功能检测仪,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等医学设备。科室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带教科室、优秀护理教学科室、优质服务科室、医保优秀科室”等,科室团队在医院各种查房竞赛中多次获奖。 诊疗范围 对各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免疫性疾病及各类感染传染病的诊治,如肺炎、哮喘、腹泻病、手足口病、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 熟练诊治儿科各种急危重症,如呼吸心跳骤停、小儿惊厥、急性呼吸衰竭、急性中毒、急性心力衰竭、各类休克、颅内感染、重症手足口病等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抢救和处理。 开展了危重患儿心电监护及无创呼吸机治疗、儿童心因性疾病、雾化治疗、震动排痰、微波治疗、末梢血糖及肺功能检测、点刺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中药外治治疗等。 特色诊疗项目 (一)儿童碳-13呼气试验 儿童碳-13呼气试验,能及时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其无痛苦、无创伤、准确、快速、简便而无辐射,不需要做胃镜,只需轻松吹气,在30分钟内立即检测出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二)儿童生长发育 儿科2021年开展儿童生长发育专科,评估和治疗儿童生长发育,通过组织开展义诊活动,针对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等问题进行筛查,及早发现、干预和治疗。 (三)特应性斑贴试验 特应性斑贴试验(atopy patch test,APT)是一种新的用于过敏原诊断的皮肤试验,主要诊断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方法,用于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接触性变态反应。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适用于AD患儿食物过敏筛查、早期及排除诊断,排除鸡蛋,牛奶过敏的能力高于点刺试验,方法操作简单、规范、无创,能避免检测针刺伤带来的疼痛。 (四)鼻负压置换术 鼻负压置换术是近年来比较提倡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温盐水将鼻腔内的鼻涕、炎性分泌物、病菌或过敏原清除,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恢复鼻腔自身排毒功能,保持鼻腔黏膜的湿度,协助鼻腔纤毛运动,有缓解因鼻炎引起的症状,还可以降低因哮喘等疾病的发生率,是世界卫生组织过敏性鼻炎防治方案中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 (五)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现为欧洲国家及美国公认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安全性及灵敏度均高,患者无痛楚,且可以立刻知道检验结果。 科室专家 游德敏 儿科负责人 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从事儿科工作约20年,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对儿科急危重症如呼吸循环衰竭、重度脱水、惊厥持续状态、哮喘持续状态、重症手足口病等,儿童肺结核、结核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前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进修学习;是遵义市院前医疗急救专家,遵义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完成新技术新项目1项,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 练凤莉 儿科 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儿童呼吸、消化、神经、新生儿等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症(尤其对呼吸、变态反应、儿童过敏性哮喘及儿童结核病方面)等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987年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2018年退休,同年返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至今,遵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黄仕辉 儿科 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擅长儿科常见病、儿童心因性疾病及多发病、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儿童传染病的诊治,其中对儿童哮喘、重症肺炎、各种腹泻病、颅内感染、儿童结核病、重症手足口病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991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5年赴重庆儿童医院进修学习;遵义市儿科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遵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多次参加省内外儿科学术交流,发表论文20篇(包括省部级论文、北大核心和论著),主持、参与并结题科研课题2项。 姚家会 儿科 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尤其擅长小儿呼吸系统喘息性、过敏性疾病、重症肺炎、结核病等疾病的诊治。 1997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现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5年至2006年赴上海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培训学习;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参与并完成科研课题研究3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参与主编专著1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赵艳华 儿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初筛、身高促进、生长发育、骨龄评价、儿童营养、喂养指导等,儿童肥胖、矮小症、儿童性早熟、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5年6月毕业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临床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09年9月进修于贵州医科大学儿科专业;2013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2021年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进修,多次参加神经及内分泌专业培训;贵州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贵州省儿童神经学组委员,贵州省药学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颅外感染:各种感染造成的热性惊厥、中毒性脑病、破伤风、等,以热性惊厥最常见。
(2)颅外(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中毒、代谢紊乱、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
2.注意均衡营养孩子除了进食奶类饮食以外,还应根据年龄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抽搐。
3.遵医嘱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若有过抽搐史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发烧及时服用退热药。38℃以上时,应积极退热,方法有:温水擦浴:水温应微高于体温,主要擦浴大静脉行走处颈部、腋下、腘窝、腹股沟等处,注意时间,同时用冷水湿毛巾较大面积地敷在前额以降低头部的温度,保护大脑;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肌注镇静药以预防抽搐的再次发生。
4.监护人应加强看护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孩子头部。如果孩子抽搐的病因已确诊,则我们应严格按医生的嘱咐做好孩子的护理及按时服用相关药物。